股票/基金   股吧   新闻   个人门户  search2
地方融资负债风险显现
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揭示
    地方政府贷款建设的项目,大都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无法用项目本身产生的效益来归还银行贷款,要用当地本级政府未来的财政收入归还,融资总量一旦超过未来财政偿还能力就会形成风险。

地方政府负债或超8万亿 违约风险已现

  2009年地政府融资平台大规模“造壳”举债,其中80%的资金来自银行。1月下旬开始,监管层已口头叫停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一场深入基层的“平台融资”风险排查即将全面铺开。[详细]

主权债务问题拖延全球 中国需警惕地方债务

  正因这两家放弃应诉,抬高了中国大陆织带的“双反”税率,1没被抽中单独调查的应诉企业税率,是取强制性应诉企业所获税率平均值……[详细]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所谓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指各级地方政府成立的以融资为主要经营目的的公司,包括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投资、城建开发、城建资产公司。
  政府给予划拨土地、股权等资产,包装出一个从资产和现金流上可以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以实现融资目的,把资金运用于市政建设、公共事业等项目。[详细]

寅吃卯粮: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复杂

    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分配不均的境况形成,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压力大,却得不到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财力支持;同时行政管理体制和投融资管理方面的缺陷,使得“政绩观”作祟,不计后果盲目融资地现象并不显见。2009年,多个经济刺激计划上马,地方政府资金配套能力有限,唯有大量举债融资。

财权过度上收在中央 事权过度下移到地方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由于没有制度框架表明清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划分,造成了当下中央与地方的现状是:财权过度上收在中央,事权过度下移到地方。根据《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但事实上,在预算内保持平衡的同时,预算外赤字正逐年抬高。 [详细]
层层分拨 国家代发2000亿地方债杯水车薪
  2009年,为缓解地方配套资金困难,中央财政首次代理发行2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地方债由财政部代理发行、代办还本付息,其信用级别接近国债。地方债增加了中西部地区的资金来源,但2000亿的规模毕竟很小,经过政府层层分拨之后,往往到县市一级只有几千万元。”中部地区一位政府人士表示。 [详细]
“政绩观”推高政府债务 考核机制需变革
   政府投融资平台总体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较低,透明度较低,银行对平台及地方政府的整体债务水平难以准确评估,信贷资金监管难度较大。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潜藏着系统性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 [详细]

危机四伏:融资平台负债累累

    全国共有政府投融资平台3800多家,连乡镇都在搭台。据粗略估算,目前我国地方融资平台负债已经高达6万亿,其中有80%都是通过银行信贷获得的资金。2010年1月19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把“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列入今年宏观政策方面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

地方融资平台隐患暗藏 三大风险揭示
  一是地方融资平台负债率高。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公司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形成“多头融资、多头授信”的格局,银行有时难以把握地方政府的总体负债和财政担保承诺情况。二是偿债能力不乐观。三是银行难以监测资金流向。政府承诺担保、土地质押和项目收费权质押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均难以落实执行 [详细]
央行银监会整肃地方融资平台 位居银行业三大风险之首
  银监会今年要求银行业重点防范三大风险,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排在案件风险和房地产贷款风险前面,排第一位。去年末全国各级政府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在6万亿元左右,其中有80%是项目贷款。[详细]
地方债务率远超风险警戒线 政府融资平台早已破产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度负债现象严重,东部某个发达地区的城建融资平台注册资金仅有不足1个亿,但是每年贷款建设规模都达到几十亿元。[详细]

势在必行:解决融资难题尚需更多渠道

    我国将对现有的负债规模、结构进行全面清理;考虑允许省级政府发行地方债等途径来获得合理的地方发展资金;仅具有融资功能的地方融资平台,未来将面临关闭。而传统的“城投公司”也将面临转制,吸收民间资金进入,充实资本金等问题。

周小川:市政融资最好是地方政府直接发债
  目前地方政府不规范的融资活动可能给中国金融体系带来风险,特别是在还款方面。“最好是开前门,而不是让人走后门或爬窗户。”[详细]
国务院拟全面摸底地方融资平台 酝酿放行省级债
  对地方负债和融资工作体制进行改革后,将采取举债审批制度。经国务院同意后,可以在批准额度内由省级政府发行地方债,市县政府不得发行,市县政府如有发债需要,须在省级安排发行额度中进行统筹安排。[详细]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压力催促市政债“起跑”
   正式的市政债尚未推出。市场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市政债的替代品,比如财政部代发的2000亿元地方债,以及由地方政府组建的国企作为债券发行人的城投债,业内人称之为“准市政债”。[详细]
专题制作
和讯债券频道
Copyright◎和讯网 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返回和讯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