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跨境收支单向规模在等值500万美元以下企业约占全市企业的80%,因此此项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基本能满足多数企业的跨境融资需要。 ]
恺佧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王刚对第一财经说,作为初创时期的研发投入型企业,如果根据财务报表数据,按照以往的外债管理模式,公司根本就没有外债额度。而现在,在一系列新政策之下,公司外债额度从零升到了500万美元。
这一系列的新政策,便是2020年以来,上海市外汇管理持续优化升级,辖内企业跨境投融资迎来的一个又一个政策红包。
日前,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发布50条金融政策,其中提到将探索建立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体系,探索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用账户,探索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等。
除了针对新片区内企业的措施外,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创新型企业跨境融资,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下称“外汇局上海市分局”)近日印发相关通知,允许在上海自贸区内注册的符合条件的净资产规模较小的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在外汇局核定规模内借入外债,核定额度最高不超过等值500万美元。
与此同时,外汇局上海市分局也在积极推动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进一步扩大便利化业务企业范围,允许上海市的银行为相关异地企业办理便利化业务等。
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渠道拓宽
近日,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印发《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债管理有了新规定。
根据《通知》,注册在上海自贸区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工艺先进、市场前景良好、净资产规模较小、全口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低于等值500万美元的创新型企业(下称“试点企业”),可在所在地外汇局核定规模内借入外债,核定额度最高不超过等值500万美元。
这意味着,试点企业将突破外债额度方面的限制,借助境外资金开展经营。
第一财经记者从市场专业人士处了解到,以往企业可借入的外债额度上限是按照“企业的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来确定的。当前,跨境融资杠杆率为2,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为1.25。
但由于部分创新型企业,尤其是成长初期的中小微科创型企业,研发投入较大、融资需求迫切,净资产规模一般较小,有些甚至为负的净资产。这样一来,不仅境内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跨境融资需求也得不到满足,无法享受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便利。此次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的开启,相当于拓宽了中小企业跨境融资的渠道。
据悉,借助此次便利化试点政策,恺佧生物已签约了100万美元的外债合同,借款年化利率仅为0.5%。
“目前境内融资最优利率约在4%~5%,相较之下,外债利率明显较低,这不仅为企业扩大了融资渠道,还带来了成本上的优惠。”王刚对记者称,“申请流程大概是在一周内完成,而且都是在线无纸化操作,十分高效。”
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实施后,不仅净资产或跨境收支规模较小的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受益,跨境融资政策还实现了对其他不同规模高新技术企业的全覆盖。
一方面,对于较大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如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超过等值500万美元,可按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借入外债。另一方面,对于更大规模或跨国公司性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按《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印发〈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的通知》,参与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享受更高程度的本外币跨境融资便利。
前述市场专业人士对记者表示,据测算,上海跨境收支单向规模在等值500万美元以下企业约占全市企业的80%,因此500万美元的外债便利化额度基本能满足多数企业的跨境融资需要。
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范围扩大
在拓宽跨境融资渠道的同时,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境内支付便利化水平,外汇局上海市分局推出系列政策,持续优化管理方式,简化办理流程,推动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惠及实体企业。
今年以来,外汇局上海市分局先后印发《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关于在全辖开展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的通知》、《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关于优化和促进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工作的通知》,将便利化政策推广至上海市全辖,扩大便利化业务适用企业范围,鼓励无纸化操作,优化管理方式,大幅提高企业资本项目外汇资金使用的便利化程度。
据了解,上海市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最早是于2019年1月在上海自贸区内试点,允许注册在上海自贸区符合条件的试点企业,在办理资本项目外汇收入(包括外汇资本金、外债资金、境外上市调回资金等)及其结汇所得人民币资金的境内支付时,无需事前逐笔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可凭支付指令直接在银行办理。
如今,便利化企业范围不再仅局限于自贸区内,而是扩展到上海市全辖,且在上海地区银行开户的异地企业也可享受便利化政策。
美国银行上海分行环球财资部中国区主管窦淑芳对第一财经表示,便利化政策将极大地简化企业在资本项目下外汇收入的支付操作,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管理中心、财资中心的整合,进一步推动上海成为跨国企业的中国总部甚至是亚太地区总部。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上海辖内已有39家银行通过自律机制评估开展试点业务,共计办理便利化支付业务15307笔,金额合计约23.05亿美元。其中,外汇资本金支付约10.88亿美元,外债支付约7.95亿美元,境外上市调回资金支付约4.22亿美元。受惠企业既有大型企业,也有小微企业,中外资企业兼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