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为什么评级报告普遍缺预测?

2020-06-18 21:11:13 和讯名家 

  评级应该是对企业未来偿债能力的预测。但现实中的评级报告,历史回顾、现状描述远甚于未来预测。市场一度嘲讽,“评级啊,我们不生产结论,我们只是资料的搬运工”。

  为什么会这样?

  简单的归因是分析师水平太差。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看看人股票分析师对企业的了解程度,看看人国际三大报告里的预测模型,国内的评级报告不单级别给的水,报告也是不忍直视。然后再进一步追究原因,为什么?还不是因为钱少,拿着卖白菜的钱,能操得起卖白粉的心吗?还预测,能把数都算对就不错了。

  但这种归因方式过于表面和情绪化。且不说只用钱一项解释人的职业素养是否合适,不妨再追问一句:个人行为可能是素质,但群体行为背后是不是就应该有更为结构化的原因?博主认为,可能理由有以下三条。

  其一,很多受评主体的信披质量和信用水平,根本用不到预测。如果一个看着很健康的人,根据体检各项指标及生活习惯预测其未来身患重病的可能性,有意义;但一个接近300斤的大胖子,因为各种疾病住院接受治疗,预测其生病概率有意义吗?甚至,医生已经下了病危通知,在ICU里的病人,预测其生病概率有意义吗?

  其二,现有风险评估更多是对交易费用的计算。风险分两种,一种是没人知道,也就是不确定性;另一种是你不知道有人知道,也就是交易费用。目前的风险评估更多的就是对交易费用的计算(可参见 《风险是交易费用的排序?》《有一种风险叫你不知道有人知道》)。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投资人也愿意看到翔实描述企业特征的报告,你可以不分析,但该有的信息尽可能披露完整了,也算是对风险的评估,比如通过蛛丝马迹发现公司治理缺陷或者财务造假。

  其三,未来本就很难预测。公司在未来的偿债能力,涉及对宏观经济的预测、货币财政政策的预测、行业空间的预测、竞争终局的预测、公司治理稳定性和管理效能的预测以及上述影响在财务上的表现预测,容易吗?拿数百万上千万年薪的知名券商首席们,单预测一个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向,啪啪打脸了多少回了?单项预测已如此之难,数项乘积预测,即使做了,能靠谱吗?看看评级报告里有限的预测,要么是基于很多因素不变的前提下、要么就是基于“未来会更好”的假设,不管现状多悲惨,前景依旧很光明,可能吗?

  评级关乎未来,但未来是一组概率的分布。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评级的艺术。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