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违约已经成为常见情况。
一季度有29家主体66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金额721.73亿元,不管是数量,还是金额均创出历史新高,相比去年一季度的46只债券违约,580.82亿元的金额,同比增加43.5%和24.3%。
打破刚兑不等于取消刚兑
3月29日当天就有两只债券违约,成龙建设集团公司债“19成龙01”未按时支付到期利息,发生实质违约。同一日,紫光集团公告,“17紫光03”不能按期足额兑付利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两家均是利息违约,涉及金额都不大,前者为0.15亿元,后者是0.44亿元。这已经是紫光集团3月份以来的第三次,今年以来的第五次违约。
3月25日,紫光集团公告称,因公司流动资金紧张,截至兑付兑息日,公司未能筹集到期偿付资金,“19紫光02”不能按期足额兑付利息和回售资金,已构成实质性违约。截至2021年3月25日,紫光集团合计负有清偿义务的已到期债务的累计金额为人民币66.2亿元,公司全资子公司紫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负有清偿义务的已到期美元债本息合计4.63亿美元,公司全资子公司紫光芯盛有限公司负有清偿义务的已到期美元债本息合计11亿美元。公司将继续通过多途径努力筹措本期债券本息,尽快向投资人支付“19紫光02”利息和回售本金。
“以前看见债券违约还觉得有点害怕,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特别是去年永煤违约之后,各种‘信仰’都被打破。不过从债市的发展来看,只有打破刚兑,才能建立起良性的金融市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可能违约的数量和规模依然不小,因此参与投资时要且投且小心。”华东一家公募基金的债券基金经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不过打破刚兑不等于放任爆雷,打破刚兑也不等于取消刚兑,打破刚兑更不等于让恶意逃废债有可趁之机。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独家获悉,华东某省金融监管部门下发《关于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投融资行为的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要求“突出抓好债券领域兑付风险防范,各级政府要把毫不松懈抓好债券领域风险防控,切实承担属地责任,建立健全发行指导、风险监测、异动预警、协同处置机制,持续做好风险排查。分析研判、兑付提示、舆情管控,督促融资平台公司信用类债券按期兑付、周转接续。坚决杜绝恶性债券违约事件和逃废债等违法违规行为。”
今年以来248只债券取消发行
中信证券研报坦言,今年债市压力依然不低。“风险环伺,资金观望,信用债一季度表现磕磕绊绊,资金震荡利率爬坡,二季度仍难言乐观。除了需要关注央行态度和投放节奏外,更需要防范部分区域国企的债务协调结果对信用市场的冲击。2021年诸多耳熟能详的‘大块头’月均偿债压力已然不低,而过往依赖债券市场滚动的能力却在降低,因此信用市场不得不将偿债能力的分析寄托于协调金融机构以及地方政府救助意愿等难以量化的外因之中。板块性行情实难再现,而精耕细作知易行难,伴随着监管收紧以及负债端的考验,二季度我们更看多高等级打底下的久期行情。”
违约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违约增多,取消发行的规模也大幅增加,今年以来已经有248只债券取消发行,涉及金额高达2037.1亿元,认为是市场原因导致推迟发行或者发行失败的债券达到了238只。
其中甚至包括了格力电器(000651,股吧)这样的大型企业。3月25日格力电器表示,鉴于发行期间市场出现波动,经本公司与主承销商协商,本公司拟取消本期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取消后的发行安排另行公告。如有新的进展,本公司将及时进行披露,提请投资者关注。据悉取消发行的债券是21格力电器SCP001,本次原本的计划规模为40亿元。
除了发行遇阻之外,今年债市评级也遭遇下调狂潮。根据同花顺(300033,股吧)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488只债券的主体评级被中资评级机构下调,相比去年同期的178只,增幅达到174.2%。此外今年主体评级调高的债券只有19只,相比去年的60只,则大幅减少68.3%。
“现在低等级信用利差走阔超过40BP,但是我们认为这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只有利差出现区别之后,才能体现风险溢价。2014年以前,国内债券市场违约实例较少,信用利差更多的是反映流动性溢价,而非信用风险溢价。从2019年开始,信用利差逐渐开始显现区别。2020年末,随着永煤事件出现,这种区别开始明显,不过和成熟市场相比,仍远远不够。”华南一家私募分析师林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作者:叶静 编辑:马春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