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债违约事件增多 多方合力完善制度严防恶意违约

2021-07-26 09:47:32 金融时报  赵洋

  自去年四季度多只地方国企债券出人意料违约后,各方对于债券违约及相关制度完善更加关注。

  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23.6万亿元。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达29.3万亿元。在债券规模继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信用类债券违约事件时有发生。有券商研究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共有109只信用债发生违约,涉及债券余额1168亿元。

  信用债违约时有发生

  7月12日,沪市上市公司四川蓝光发展(600466,股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光发展”)发布公告称,应于7月11日兑付本息的中期票据“19蓝光MTN00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据悉,此为蓝光发展第一次出现债券违约。本次违约债券的发行规模为9亿元,债券期限2年,本息债券利率7.5%,应付本息金额9.675亿元。除了公开市场债务违约之外,蓝光发展还有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等形式的债务违约。蓝光发展目前境内市场存量债券规模逾百亿元,是近年来违约规模较大的房企之一。

  蓝光发展债券违约,是今年以来信用债市场违约案例之一。自2014年我国债券市场首只公募债“11超日债”违约以来,信用债违约事件不断增多。

  中泰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周岳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共有109只信用债发生违约,涉及债券余额1168亿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信用债市场共有191家主体、684只债券发生违约(含展期),违约总金额5727.30亿元。

  从季度债券违约情况来看,今年第二季度新增违约债券只数和规模较第一季度有所下降。从行业分布来看,违约债券主要集中在综合、互联网房地产、建筑与工程等行业。此外,国有企业出现债券违约的主体数量有所上升。周岳表示,2021年至今,共有8家地方国企发生了债券违约,其中5家地方国企为首次违约主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违约债券余额较高。对此,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表示,房地产企业面临较大的再融资压力。今年以来,个别知名房企的违约进一步恶化了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环境,房企信用资质的分化使得弱资质房企融资难度提高。

  从年内信用债到期压力来看,中诚信国际研究表示,下半年仍有约6万亿元的信用债到期。尽管这一规模低于去年同期,但如果结合偿债资金来源来看,在发行人内部、外部资金来源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仍须警惕信用风险的进一步释放。

  完善制度防止恶意违约

  个别债券发生违约是债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正常现象。当前,引发信用债风险暴露的因素较多,并有一些共性可循。中诚信国际研究院认为,从信用风险特征来看,今年新增违约发行人所属行业普遍面临经营或融资压力,导致经营业绩、融资能力受到不利影响,内部和外部融资来源收紧;从发行人自身而言,新增违约主体存在业务扩张激进、债务规模高企、关联企业风险传染、公司治理存在缺陷等特征。

  去年下半年以来,多家地方国有企业债券违约引起了高层重视。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完善债券市场法制”“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债券市场建设”;人民银行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提出,推动完善债券市场法制以及推动完善债券市场统一执法框架,加大对债券市场逃废债、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在信用债违约事件时有发生的背景下,上述一系列重要部署,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建制度”“零容忍”的信号。从具体实践看,加强市场处罚力度、完善债市制度建设以及多措并举提升市场信心,成为规范债券市场系列“组合拳”。

  从相关处分处罚看,去年年底以来,证监会、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对永煤控股、华晨集团债券发行相关中介机构进行了处罚和自律处分。从制度完善看,继此前多项信用债重磅制度发布之后,交易商协会去年年底发布修订后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商尽职调查指引》,进一步明确主承销商的职责,并增设自律管理和自律处分等内容;证监会发布《关于注册制下督促证券公司从事投行业务归位尽责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点对项目撤否率高、公司债券违约率高、执业质量评价低、市场反映问题较多的证券公司开展专项检查。中办、国办7月初印发《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明确要强化对债券市场各类违法行为的统一执法,重点打击欺诈发行债券、信息披露造假、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等违法行为。

  除了债券市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外,一系列加强地方国企债务管理、提升市场信心的举措也相继落地。国资委于今年3月发布指导意见,指导地方国资委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同时,部分省市在地方国资委的牵头下,成立了信用稳定基金。对此,标普信评认为,国企信用稳定基金的成立,体现了国资委对区域内国企债务风险的重视和化解债务问题的努力,该举措对提高部分国企的信用质量而言是一个积极因素。

(责任编辑:李悦 )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