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度条超99%,今年2万亿元隐债置换即将披露完毕

2025-09-28 13:09:19 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秦龙】今年2万亿元隐债置换债额即将披露完毕。

9月26日,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河南省财政厅决定发行2025年河南省政府一般债券(九期)、专项债券(五十八至六十七期)、再融资专项债券(十六期),2025年9月25日已完成招标。其中,2025年河南省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十六期)计划发行3.0363亿元。

大河财立方记者据中国债券信息网梳理发现,截至9月28日发稿,年内全国已累计披露发行额度19861.5285亿元,占计划总额99.3%,共有31个省市(含计划单列市)的下达额度完毕,河南、湖北2个省仍有余额待披露,分别为76.1849亿元、62.2866亿元,共剩余额度138.4715亿元。

通过债务置换等一揽子化债举措,化债已取得阶段性成效。9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会议上表示,截至今年8月底,一次性增加的6万亿元专项债务限额,已累计发行4万亿元。各地置换以后,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2.5个百分点,可节约利息支出超过4500亿元。

进度条超99%,

化债限额向债务规模较大省倾斜

2024年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议案提出,一次性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分三年实施(2024年、2025年、2026年)。

今年是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三年实施行动的第二年。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今年2万亿元化债限额的分配与去年一致,隐债余额较大地区会获得更多的债务置换额度。

具体分区域看,今年29个省(区、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披露的发行额度由47亿元~2511亿元不等。江苏、湖南、河南、贵州、四川、山东(含青岛)等6省份超过千亿元,前10个省份份额占比超六成。其中,江苏省今年拟发行2511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置换存量隐债,拟发行额度居各地区首位。

“今年2万亿元化债限额表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发行进度较快。截至9月26日,已累计发行额度19861.5285亿元,占计划总额超99%。这反映出地方政府化债压力较大,对化债资金的需求较大。二是化债限额分配向债务规模较大的省份倾斜。像江苏、湖南、山东、河南、贵州、四川等隐债规模较大的省份发行超过千亿元。可以看到,隐债规模越大,地方获得的化债限额也会越多,这也有利于防范地方债务风险暴露。”中证鹏元研究发展部高级董事吴志武在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东吴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勇向记者分析,今年披露的2万亿元化债限额是基于国家“6+4+2”化债政策的一部分:全国人大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分三年(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用于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2025年的分配比例与2024年底的2万亿元额度在原则上一致,全国按隐性债务规模和地方政府财政情况进行分配。分配多倾向隐债余额多、财政压力较大、地方债务清理任务重的省份。隐性债务指标较大的地方获得更多额度。化债额度在省际间分布高度集中。

节约利息支出超4000亿元,

缓解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压力

随着“一揽子化债”政策的不断落地,地方政府“以时间换空间”,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通过坚持化债和发展两条腿走路,推动经济发展和债务管理良性循环。

中国财政学会国有资本治理研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现代咨询集团董事长丁伯康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今年2万亿化债限额的分配与使用,一定程度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债务管理的良性循环,为地方政府通过债务置换赢得时间和发展空间。

“举例来说,贵州省将大量年化利率 8%~15% 的非标债务置换为 2%~3% 的长期债券,原本紧绷的短期偿债压力得到缓解。发展任务较重的江苏通过债务结构优化为基建投资、产业升级腾出财政空间,推进了上百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实现 ‘化债’ 与 ‘发展’ 的双向兼顾。”丁伯康举例表示。

吴志武表示,这对于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的发行扩大了地方化债资金来源,有利于地方政府在规定的时间内化解完这些隐性债务,同时,在近年来地方债务风险突出的背景下,特殊再融资债券用于化债,缓解了地方债务流动性压力。而由于特殊再融资债券的发行,地方政府可以腾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丁伯康认为,2万亿元置换存量隐债的再融资专项债券,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短期减压与长期约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仅从缓解偿债压力来说,2万亿元隐债置换计划,粗略估计五年即可为地方节约利息支出4000多亿元。

缓解地方政府流动性压力的同时,也改善了地方融资平台的现金流状况。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公开表示,从政策效果来看,这一举措显著缓解了政府平台的现金流压力。在宏观利率下行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的付息成本得到了大幅节约。仅从城投债付息角度来看,每年节约的成本就高达800亿元,显示出政策的规模效应较为显著。

“从目前发行‘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券用途来看,其发债募集的资金大部分是用来偿还融资平台通过信托、融资租赁、资管计划等非标准化金融工具形成的‘高成本、短期限’债务资金,以及部分由土地出让收入支付而到期未能支付的政府项目拖欠资金。融资平台通过置换将短期高息债务转为长期低息债券,流动负债占比下降,改善债务结构,财务风险显著降低。”一位中部省份城投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利好城投“退平台”,

60%以上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已清零

受访人士认为,通过债务置换等一系列举措,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管理逐步规范。这对地方政府投融资运行以及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将产生积极的促进和倒逼作用。城投公司退出政府融资平台进程随之显著加快。

吴志武分析,由于城投公司是地方隐债的主要载体,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后,不仅地方政府短期内债务压力减轻,城投公司债务风险也会得到较大缓解。另外,根据“150号文”表述,本轮城投公司要退出“35号文”中提到的融资平台名单,隐债清零是其中三大必要条件之一,通过特殊再融资债券对隐债的置换,有利于城投退出“35号文”平台名单。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随着对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管理的逐步规范和中央 ‘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融资平台出清’政策落地,城投企业通过剥离政府融资职能、拓展市场化业务,成功实现隐债清零后的 ‘退平台’ 及新增融资,这将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的进程。”丁伯康说。

9月1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蓝佛安透露,截至2025年6月末,超六成的融资平台实现退出,意味着60%以上的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已经清零,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加快推进。

大河财立方记者据企业预警通数据统计,在政策推动下,截至2025年8月18日,已有207家地方融资平台发布“退平台”公告,各地城投“退平台”工作多点开花。如浙江乐清、西安鄠邑区、吉安市和武穴市已实现“提前达标”或“超额完成”退出任务。

举例而言,在化债与平台改革的双重任务中,浙江乐清市成为县域实践的典型代表,实现“隐性债务清零+融资平台清零”双突破。据乐清市财政局披露,该市债务率目前处于黄色等级,风险可控。近两年,该市通过统筹自身财力、新增专项债券、再融资等方式,有序推进隐性债务置换工作,截至今年,已全面完成隐性债务清零任务;今年2月当地地方融资平台已实现“清零”。

据财通证券固收孙彬彬团队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9日,已有广东、北京、上海三个省/直辖市和22个地级市及113个县区宣告完成“全域隐债清零”目标。该团队预计到2025年末,全国退名单整体进展或可达到70%~80%。

责编:王时丹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责任编辑:董萍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