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只!苏行转债触发强赎条款!

2025-01-22 17:14:53 证券时报网 

随着2024年以来,银行股在二级市场上持续表现强势,此前长期困扰行业的可转债“转股难”问题得到了缓解。

1月21日晚间,苏州银行公告,自2024年12月12日至2025年1月21日,该行股票价格已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苏行转债当期转股价格6.19元/股的130%(含130%,即8.05元/股),已触发苏行转债的有条件赎回条款。该行决定行使可转债的提前赎回权,对赎回登记日登记在册的苏行转债全部赎回。

苏行转债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意味着该转债将成为2025年首只触发可转债强赎的银行转债,也提高了投资者持有银行转债的信心。

触发强赎条款

根据《募集说明书》中有条件赎回条款的相关约定,在苏行转债的转股期内,如果苏州银行(002966)A股股票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含130%),苏州银行有权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可转债。

苏州银行公告显示,自2024年12月12日至2025年1月21日,该行股票价格已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苏行转债当期转股价格6.19元/股的130%(含130%,即8.05元/股)已触发苏行转债的有条件赎回条款。该行决定行使可转债的提前赎回权,对赎回登记日登记在册的苏行转债全部赎回。

根据安排,截至2025年3月6日收市后仍未转股的苏行转债将被强制赎回,赎回完成后,苏行转债将在深交所摘牌。

从以往市场实践来看,可转债能否顺利实现提前赎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股在二级市场的市场表现。由于多数银行股处于破净状态,银行转债下修转股价的难度较大,所以导致银行转债整体转股积极性不高,多数投资者投资银行股是为了票息,谋求债的固定收益

不过,随着无风险利率的持续下降,银行股的股息率较无风险利率溢价较高,股息吸引力持续提升。在此背景下,2024年以来,多只银行股持续走高,并不断刷新历史纪录,这也为银行转债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提供了良好环境。

“转股难”问题缓解

转债的退出方式包括转股退市、回售、赎回、到期兑付,而银行转债因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需求,促转股意愿强烈。

从近几年银行转债的退出方式来看,由于银行股持续低迷,“转股难”问题长期困扰着银行业,上市银行不得已到期兑付。2023年以来,以到期赎回方式退出市场的银行转债包括光大转债、江银转债、无锡转债、苏农转债、张行转债等,中信转债近日也公告将以到期赎回方式退出,而以触发强赎条款退出的转债仅有苏银转债、成银转债和苏行转债。

截至目前,到期兑付仍是银行转债退出的主要路径,但随着触发强赎条款的银行转债增多,投资者对银行转债的信心有望增强。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南银转债、杭银转债、常银转债等多只银行转债的价格在120元/张以上。若该部分转债发行人的股价继续攀升,转债触发强赎的概率将提升。

实际上,未来若银行股涨幅不够带动银行转债触发强赎,还有其他方法促进股东转股,减轻银行兑付压力。

浙商证券(601878)研究,未来如果银行转债不能顺利强赎,那么为了解决转债,银行控股股东将持有转债转股为大概率事件,也可能通过引入其他白衣骑士增持转债,将转债转股。此前,光大转债引入“白衣骑士”这件事情给银行的退出提供了一个新的渠道。即银行可以通过引入其他的战略投资者,通过转债转股增持公司股票,帮助银行转债转股,降低到期兑付压力。

据了解,银行转债的回售条款在改变募集资金用途时才会触发,这使得银行转债的回售条款被弱化;同时,银行转债转股价不得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从而限制了转股价格下修空间。因此,银行转债最终能否实现强赎,主要依靠正股价格上涨。

对于2025年银行股表现,华泰证券(601688)表示,银行间估值或再度分化,受益于化债预期改善+基本面优异个股有望获得溢价。短期看,中央加码支持化债,部分化债重点区域银行将受益于预期改善,驱动估值修复。中长期看,经济稳步修复,风险偏好提升,银行选股将逐步回归基本面逻辑,提升优质银行估值溢价空间。

中信建投的观点称,目前银行业实际经营和预期的底部进一步夯实,以底线思维、高置信度、高胜率为核心诉求的配置型需求安全边际进一步提升。经济预期未见一致性向上拐点前,板块投资难以全面切换至顺周期品种,继续看好以国有大行为代表的股息率策略。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