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们国家财政政策还是非常给力的,截至最新,政府债净融资已经达到了9.5万亿,已经超过了除2023年、2024年之外任何一年全年的水平。而且还没有发完,我们今年还有4-5万亿的供给。
在券种上面来看,政府债发得快、专项债的发行会偏稳一些,跟往年的发行速度会比较接近。我们现在去展望后面的财政政策,其实和前面社融的预测会很像。和政府债券的存量同比,如果没有新增债务融资,它在下半年就是一个掉头向下的走势。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以及去保障经济的韧性,我觉得我国是很有可能在下半年再次增发政府债券的。可能是以提前发特别国债,或者说增加赤字方式去推出。
在货币政策方面,我们预判下半年会有存量宽松,但整体力度可能不如市场在去年展望今年一样想得那么大。核心原因还是来自于金融稳定的制约,主要是银行净息差确实压力比较大,抑制了央行降息解决经济较弱的问题。
从具体来看,我们比较坚定地认为央行会在下半年重启国债的买卖。为什么呢?核心在于央行其实缺乏一个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的手段。我们有MLF、有逆回购,但它们只能投放半年到一年的流动性。央行也可以投OMO,但是OMO的期限太短,其实很难稳定市场的预期。
从时间序列来看,目前央行购买的大部分一年期短债8月份就会到期,所以说它在三季度重启买债应该是一个比较大概率的事件。重启买债并不意味着央行对收益率有多高的管控强度,或者说认为收益率过高或过低,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它缺乏货币的投放手段,所以我们认为央行会重启购债的过程。
总体来看,银行净息差会比较严重地影响后面利率总体下行的幅度。从去年开始,决策层对于银行净息差的描述就非常在意所谓的可持续性,对于降息的宽松非常在意商业可持续性。我们可以看到今年4月份叫停了上一季度的消费贷,那么在5月份降息之后,各大商业银行也没有顺势把按揭贷款利率调降到3%,只不过去调降了LPR利率、调降了存量贷款利率。所以这一轮利率的下行,尽管实体还是有降息的需求,但是央行这边出于金融稳定的考虑,是很难再给出大幅的降息。
对债市来说,我们做一个简单展望,就是目前的收益率已经回到了一个比较合理的点位。从期限利差来看,现在已经处于今年以来偏高的水平,34个BP。从历史分位数来看,目前我们处在一个历史中性偏低的位置,核心问题在于金融稳定已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掣肘,因此往下宽松的想象空间并不是很大。
当前债券整体处于上有顶、下有底这样一个状态里进行区间震荡。我们觉得在收益率高点时可以逐步加仓长债,而在收益低点接近1.6%以及1.6%以下时逐步减仓,对于长债的交易可能是比较有效的。可以关注十年国债ETF(511260)、国债ETF(511010)。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每日经济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