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中城建违约逾160亿元 金融机构集体“沦陷”

2019-01-26 08:54:04 中国经营报 

  郝亚娟、张荣旺

  进入2019年,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城建”)票据违约仍未有进展。《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查阅“中国货币网”了解到,多家主承销商发布中城建票据违约的后续进展公告。然而,截至目前,中城建方面并未发布还款计划。

  据Wind统计,中城建旗下9只债券已实质违约,违约金额达161.5亿元,涵盖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受牵连”。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中城建作为被执行人涉及多起合同纠纷,包括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已提起法律诉讼。

  违约“大户”股权复杂

  日前,多家主承销商发布关于中城建票据违约的后续进展公告,揭开了中城建违约“黑洞”。截至目前,中城建方面并未发布相关还款计划。

  记者梳理发现,中城建违约“风暴”早在2016年露出端倪。2016年11月28日,“12中城建MTN1”发生利息违约,由此打响了中城建违约“第一枪”。据Wind统计,中城建旗下9只票据已实质违约,违约金额达161.5亿元,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受牵连”。

  需要关注的是,中城建尚有股权纠纷一事。2018年2月5日,中城建发布公告称,“中城建原100%股东(现49%)中城建国际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下称“中诚科技”)同51%股东北京中冶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中冶”),现正就北京中冶拥有的我集团51%股权的有效性及合法性进行纠纷处理中。”

  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城建频现违约,与其扑朔迷离的股东背景有很大关系。“比如,最早接触的时候,对方还是‘央企’,项目存续期间,中城建发生了实控人变动,股东背景发生变化,影响了债权人的信心。资金一旦收紧,债务问题很快就显现出来。”

  “公司已经没有还款能力了,股权问题比较复杂,暂时还不能处置。目前,相关诉讼都在走法律程序。”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城建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国企“依赖症”

  记者查阅裁判文书网发现,中城建涉及多起法律诉讼。其中最新的裁判文书显示:“A银行与中城建合同争议仲裁一案,中城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向A银行还款人民币3亿元及利息、违约金等的义务,A银行申请强制执行,本院于2018年7月6日依法立案执行。”

  该裁判文书显示,被执行人中城建没有其他可执行的银行存款、互联网银行存款,也没有机动车、不动产、股权和有价证券等财产。因此,申请人A银行提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申请。

  记者了解到,2018年7月20日,中城建发布《中城建关于多笔债券违约的涉诉情况的公告》(以下简称“涉诉公告”)中提及相关债务问题,波及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原告方仅银行就包括杭州银行、北京农商行、杭州联合农商行、平安银行(000001)、宁波银行(002142)、上海银行浦发银行(600000)、浙商银行、民生银行(600016)等。另外还有太平洋保险(601601)、吉祥人寿、幸福人寿景顺长城基金、浦银基金、易方达基金、国联安基金等非银金融机构,而“最大债主”兴业信托一家投资本金高达12亿元。

  综合来看,上述债权人均认购了中城建发行的票据。其中,大多数金融机构因认购中城建发行的PPN(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而成为其债权人。

  记者就上述涉诉公告提到的一笔涉诉金额向对应银行确认,该行回复并确认该笔债权关系及数额,“现在只能走法律程序了,其他金融机构也在诉讼”。 同时,他还向记者表示“多家银行都与中城建有诉讼,大家的想法都一样,先走法律程序,后期再看如何处置。”

  谈及解决方案,上述人士表示,中城建已无还款能力,目前还没有召集债权人大会,最坏的打算就是破产清算,或者是重组。“如果是重组,并且银行愿意续贷,企业或许还有喘息的机会。”

  华东某银行投行业务人员告诉记者,“之前有接触过中城建,后来觉得不靠谱,没有投他们的债。”他向记者分析道,很多企业挂“中”字头,在市场上大肆敛金。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