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量价背离,谁主沉浮——6月全社会债务数据综述

2019-07-16 14:11:13 和讯名家 

  招商证券宏观谢亚轩博士团队长期致力于宏观经济研究,秉承全球宏观,本土智慧的独特视角,力争为投资者提供最宽视野、最接地气的宏观经济研究成果。

  核心观点:

  全市场权威的债务、杠杆数据解读,只有债务周期不会说谎!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国内股债双双小幅上涨,与我们之前多股空债的判断不尽相同(详见《依然选择乐观——5月全社会债务数据综述》,2019-6-15)。市场情绪仍然极度悲观,商品价格的疲弱表现超出了我们的预期,量(实体部门融资)价(商品价格)背离情况下,我们看好“量”决定方向,“价”的底部正在逐步形成。

  国内方面,6月财政、货币政策继续边际放松,但幅度略有收敛,6月实体数据出现改善,制造业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恢复。我们倾向于判断,二季度实际经济增速已经见底,未来2-3个季度,中国经济有望稳中走升。政策方面,考虑到基数等问题,7月财政、货币或双双略有收敛,但政策大体保持松弛,未现反转。国际方面,美元走弱,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升值,目前的大多数据指向美国实际GDP同比增速已于一季度见顶,我们判断,本轮美国经济的下行将比较温和,不至于陷入危机模式,背后的核心逻辑是,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的债务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违约的概率微乎其微。在我们持续跟踪的14个非美经济体中,一季度英日实际GDP同比增速大幅高于去年四季度,一季度中欧(元区)实际GDP同比增速与去年四季度持平,除中国外的其他新兴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一季度继续走弱。二季度来看,中英日或有不同程度走弱,欧元区保持平稳,除中国外的其他新兴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二季度也有望企稳。合并来看,我们维持之前的判断,无需对今年的全球经济过于悲观,非美经济体的底部在上半年形成,美国经济温和下行。

  整体来看,我们之前讨论的4-5月的三大负向冲击(国内政策收紧、资金外流、中美争端恶化)如期出现不同程度的缓解,但市场对经济基本面依然非常悲观,这可能是权益市场仍然整体疲弱的核心原因。与此相应,债市则是人心思涨,在“降息”流言的刺激下,出现了一日行情。从宏观层面讲,融资需求的不断上升代表“量”的扩张;但在“价”的方面,近期出现的一些变化则加大了我们的担忧。国际来看,CRB现货综合指数6月28日以来,跌破了去年9月以来的底部(408);国内来看,6月PPI环比下跌0.3%。一般情况下,量价背离时,量的意义更大,这也是我们看好经济二季度筑底的核心原因。

  以下为正文内容:

  6月实体部门债务余额同比增速继续上行,超过3月的水平,创出2018年11月以来本轮上升周期的新高。这与我们之前的判断一致,维持之前有关“本轮实体部门负债增速底部确认在2018年11月”的判断。从结构上看,家庭部门负债增速继续下行,跌破2月低点;政府部门负债增速连升两月,再次达到年内高位,显示财政政策仍然积极;虽然PPI环比转负,但我们判断盈利底部正在逐步形成(减税会带来一些对冲),只是时间有所延后,从而最终带动非金融企业主动增加杠杆。从现有数据判断,7月末实体部门负债增速或在高位有小幅回落。

  金融机构方面,6月广义金融机构负债同比增速继续稳定在6.4%,银行负债增速下降,非银金融机构负债增速降幅收敛,显示包商冲击在6月主要局限于银行内部,对外影响有限。基础货币余额同比增速下降,但银行超额备付金率再度上升0.3个百分点至2.2%。银行6月转而边际缩表,资产端对实体部门的资金供给边际减少,金融体系内的资金供给边际增加。综合来看,6月金融系统流动性的松弛,并非来自于央行增加基础货币供给,而主要来自于资金更多在金融系统内部转动,结合其他数据,我们相信这种情况很难持续。

  从现有数据来看,实体部门负债增速升至年内新高,但实际GDP同比增速仍然保持下行,合并来看,二季末宏观杠杆率升至241%,虽然低于一季末的242%,但高于2018年底的237%。我们倾向于认为,在政策选择上,现在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进一步刺激融资规模,而在于如何有效运用前期积累的信用创造(等待盈利底的形成)。因此,未来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有限,目前我们仍然认为今年的货币政策大体上会延续2018年偏中性的情景,降息空间不大。而到2019年底,则需要转而担心通胀抬升以及由此引发政策收敛的风险(详见《2019,期待出清,谨防过热——2019年债务周期展望》,2018-12-20)。

  合并来看,我们在年初总结的三条主逻辑仍然成立:第一,无需对今年的全球经济过于悲观,非美经济体的底部在上半年形成,美国经济温和下行;第二,中国实体部门负债增速于2018年11月见底,年内震荡上升;第三,年内货币政策放松空间非常有限。与之相对应的国内资产配置策略是,多股空债。4、5月份对上述主逻辑产生的冲击(国内政策收紧、资金外流、中美争端恶化)正在逐步消退,市场向主逻辑回归。

  一、 全社会债务情况

  我们测算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中国全社会总债务余额291.6万亿,同比增长7.3%,前值增长6.8%。

  分结构来看,6月末,金融机构(同业)债务余额65.5万亿,同比下降1.5%,前值同比下降1.6%。

  6月末,实体部门(家庭、政府、非金融企业)债务余额226.0万亿,同比增长10.2%,前值增长9.5%。

  具体来看,6月末,家庭债务余额51.0万亿,同比增长17.1%,低于前值17.3%,主要是受中长期贷款拖累,短期贷款余额增速平稳;我们仍然判断家庭部门去杠杆方向未变,对应房地产数据表现难言乐观。6月末,政府债务余额56.0万亿,同比增长13.3%,高于前值13.0%;现有高频数据显示,7月政府负债增速或低于6月,主要和基数有关,并未显示政策转紧。6月末,非金融企业债务余额119.0万亿,同比增长6.1%,高于前值5.0%;虽然PPI环比转负,但我们判断盈利底部正在逐步形成(减税会带来一些对冲),只是时间有所延后,从而最终带动非金融企业主动增加杠杆。

  在分析非金融企业时,我们建议将其分解为两个部分:一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部分,可以用工业企业数据进行较好的拟合;二是僵尸企业,所谓“僵”指的是负债对于盈利的反应僵化,可以用国有企业数据进行较好的拟合。图5的数据显示,本轮工业企业去杠杆始于2011年中期,其债务余额同比增速从2011年中的20%降至2016年7月份的4.5%,有比较明显的出清。而随着供给的减少,2016年初工业企业盈利开始持续好转,并引发了此后杠杆的增加,2017年4月工业企业负债同比增速升至6.7%;在工业企业加杠杆的过程中,伴随着制造业投资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的恢复,对中国经济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但在2017年4月至2018年底之间,工业企业负债增速触顶回落,这与2017年一季度其盈利见顶相符。2019年5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1%,4月同比下降3.7%;工业企业利润率处于2011年以来同期的中游水平,不过毛利率表现较好,是2011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资产周转率仍是2011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从负债的角度,5月工业企业负债余额同比增长5.3%,低于前值5.5%,已接近前期极值低点(2018年12月的5.2%),或仍与4月政策收紧的冲击有关。根据现有的数据,我们预计本轮盈利底部或已在1-2月形成,负债增速亦已基本见底。对于国有企业而言,2013年有数据至2017年11月之间,剔除掉一段不可比的部分,其债务余额同比增速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稳定在10%-15%之间,2017年底以来,该数据出现明显下降,2018年11月末降至7.6%的历史最低水平,但12月反弹至8.1%。2019年5月国有企业利润同比下降5.1%,4月同比上涨5.3%;虽然国有企业利润率是2012年以来同期的最高水平,但资产周转率是2012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从负债的角度,5月末国企负债余额同比增长8.5%,与4月末持平。我们倾向于认为,政府在长期仍将致力于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关注由此带来的信用风险释放和信用利差重估。我们倾向于认为,2019年信用市场面临的违约压力会小于2018年,更加需要关注的是估值风险。

  二、 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详解

  我们对第一部分中金融机构的债务口径进行拓展,截止6月末,广义金融机构债务余额108.1万亿,同比增长6.4%,与前值持平,是2018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银行债务余额82.3万亿,同比增长11.7%,低于前值12.4%。分结构来看,主要拖累项是对央行负债、债券发行和其他负债,其中对央行负债增速下降至14.6%,前值15.7%。非银金融机构债务余额25.8万亿,同比下降7.7%,前值同比下降9.1%。

  我们再来看金融机构的资产端,一般而言,在流动性资产充裕背景下的去杠杆称之为主动去杠杆,对应流动性边际松弛;在流动性资产紧张背景下的去杠杆称之为被动去杠杆,对应流动性边际收紧。对于银行而言,我们认为,观察流动性资产充裕与否的关键指标是超额备付金率,其与货币乘数基本保持负向相关关系(除降准形成的干扰之外)。2016年中本轮去杠杆以来,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放松(即供给增加带来资金面松弛)我们只看到过两次,分别是2018年的6月和2018年12月-2019年1月。货币政策在2月转向收敛,3月政策态度与2月基本相当,4月则有明显收紧,5月再度边际转松,6月继续边际放松;6月银行超额备付金率录得2.2%,高于前值1.9%。2%以上的超额备付金率通常对应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状态。6月货币乘数录得5.97,低于前值6.05。银行6月转而边际缩表,资产端对实体部门的资金供给边际减少,金融体系内的资金供给边际增加。综合来看,6月金融系统流动性的松弛,并非来自于央行增加基础货币供给,而主要来自于资金更多在金融系统内部转动,结合其他数据,我们相信这种情况很难持续。

  对于非银金融机构而言,我们认为,观察流动性资产充裕与否的关键指标是其存款余额的同比增速。我们在这里选取计入M2的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数据显示,6月该数据同比下降7.3%,同比降幅继续扩大。结合负债数据,我们认为其流动性压力仍然较大,反应央行对金融风险仍高度关注。

  合并银行和非银金融机构来看,再考虑到通胀的绝对水平,我们对于货币政策持续放松的预期不高。6月的边际放松并非央行主动为之,目前来看,货币政策已基本回归到正常水平,进一步松弛的空间有限。从基础货币供给的角度来看,其余额同比增速6月末同比增长0.9%,前值同比增长2.6%。

  此外,根据标准M2的定义,即四部门(家庭、政府、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持有的可动用的现金和存款,我们构建了新的广义货币供给指标(NM2),数据显示,其与M2的走势相似,但2017年以来绝对水平更低,反映了金融去杠杆力度更大的影响。不过,2018年7-12月,上述情况略有逆转,对应实体部门转而成为去杠杆的重点。今年以来,政府逐步带动实体部门增加杠杆,货币整体中性,抑制金融杠杆;6月NM2同比增长8.3%,低于前值8.4%,低M2同比增速(8.5%)。

  三、 资产配置

  我们在年初总结的三条主逻辑仍然成立:第一,无需对今年的全球经济过于悲观,非美经济体的底部在上半年形成,美国经济温和下行;第二,中国实体部门负债增速于2018年11月见底,年内震荡上升;第三,年内货币政策放松空间非常有限。与之相对应的国内资产配置策略是,多股空债。4、5月份对上述主逻辑产生的冲击(国内政策收紧、资金外流、中美争端恶化)正在逐步消退,市场向主逻辑回归。

  此外,2019年6月,银行债券投资余额同比增速录得18.8%,低于前值19.8%,显示银行配置力度明显下降,这与银行6月边际缩表相符。

  对于商品和汇率而言,结合对于全球经济数据的跟踪,我们倾向于认为,今年美国经济表现不佳,有后周期特征,对美元构成利空,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里美元或处于弱势。近期商品价格的疲弱表现超出了我们的预期,CRB现货综合指数6月28日以来,跌破了去年9月以来的底部(408);国内来看,6月PPI环比下跌0.3%。不过,量(实体部门融资)价(商品价格)背离情况下,我们看好“量”决定方向,“价”的底部正在逐步形成。国内政策抑制解除后供给增加对价格构成打压的冲击亦基本结束。

  对于房价而言,在家庭部门去杠杆的背景下,一二线等前期涨幅较大地方的房价大概率会继续震荡下跌。

  招商宏观团队:谢亚轩、罗云峰、张一平、刘亚欣、林澍、高明、张秋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轩言全球宏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