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中债、欧清银行联手探路 两招助推中国债市开放

2019-09-11 07:14:53 第一财经日报 

  周艾琳

  [此次,中央结算公司和欧清银行合作,在监管允许的范畴内,通过中央证券托管结算机构的跨境互联,进一步便利投资者直接入市,双方后续的合作进展值得期待。]

  [截至2019年8月底,整个银行间市场境外机构持债量已达1.81万亿元(不含同业存单),其中超过95%托管于中央结算公司。]

  中国债市开放进程不断加速。

  9月9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央结算公司”)与欧洲清算银行有限公司(下称“欧清银行”)在沪签署合作备忘录,将从两方面便利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债市——一是进一步便利化直接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下称“直投”)的渠道,二是探索高效便捷的跨境担保品管理服务。

  这也是落实不久前公布的金融开放“新11条”,以及央行年初工作会议关于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者入市等工作部署的要求。

  完善“直投”模式

  目前,外资要参与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间债市,有三大主要渠道——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直接投资银行间债市和香港债券通。而此次上述两大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部分旨在为“直投”这一渠道提供更便利的入市服务。

  在中国债市开放初期,外资投资者主要为全球央行、主权基金等大型机构。随着2016年债市全面开放和2017年债券通的正式通车,为中国债市带来直接变化——境外投资者构成更加多元化(包括资管机构、对冲基金等)、外资加速流入。

  截至2019年8月底,整个银行间市场境外机构持债量已达1.81万亿元(不含同业存单),其中超过95%托管于中央结算公司。已入市境外机构逾1300户,其中超过七成通过直投模式入市,持债规模占境外投资者持债总量的近九成。在全球100家顶级资产管理公司中,已有61家通过债券通入市,37家通过直投模式入市,还有多家在进行准备工作。

  之所以债券通获得部分境外投资者的青睐,主因在于,前两大渠道此前的申请及开户程序较为繁琐,而债券通通过多级托管模式简化流程,在灵活性与时间管控上更具效益。具体而言,债券通以国际债券市场通行的名义持有人模式,以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作为总登记托管机构,香港金管局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系统)作为次级托管机构,负责帮助境外投资者在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开立的账户进行结算。

  但债券通也有其局限。例如可交易品种及交易对手方有限,交易流程中需要经过的代理环节更多,费用成本较高。此外,业内人士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尽管债券通流程简化,但因法律关系复杂为后续的金融产品服务带来了隐患以及实务操作的不便利,如违约的处置安排、税收受益人认定等。相较而言,一级托管模式的法律关系更明确,对投资者的保护更为直接有效,有利于市场高效透明运行。

  相较之下,直投模式采用一级托管模式,即境外投资者直接在中央证券登记托管机构开立债券账户,在结算代理人处开立非居民资金账户,且根据目前规则要求,交易和结算均由境内代理人分别对接交易中心和托管登记机构系统,来完成交易确认、资金划拨和债券交收,交易结算机制更为直接、透明,可交易品种和交易对手方几乎不受限,交易成本更低。

  不过,直投仍然存在一些操作流程上的问题,例如在境内商业银行开户和监管机构报备材料手续比较繁琐、需投资机构两边开户、资金在账户间的划转和跨境合规监控造成的效率低等,使得部分境外投资者对直接入市有些疑虑。

  此次,中央结算公司和欧清银行合作,在监管允许的范畴内,通过中央证券托管结算机构的跨境互联,进一步便利投资者直接入市,双方后续的合作进展值得期待。

  探索高效的直通式跨境担保品管理服务

  除了为直投提供便利服务,探索跨境担保品管理合作也是此次合作的亮点。

  一方面,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环境趋严,国际市场合格金融担保品缺口进一步扩大。美国财政部借款咨询委员会预测,2019年国际市场对担保品的需求量最高将达到11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债市的崛起使得人民币债券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显现。目前,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已超2万亿元。如能打通人民币债券担保品跨境使用渠道,能够提高投资者资产配置效率,增强人民币债券吸引力,同时也将为全球市场注入海量合格担保品。

  中央结算公司此前的调查显示,70%以上的境外投资者愿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接受人民币债券作为合格担保品,60%以上的境外投资者表示迫切期待金融基础设施间的互联互通,通过担保品跨境使用提高持有债券的价值。

  相关人士也对记者表示,中央结算公司管理债券担保品13万亿元,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券担保品管理机构之一,可盘活存量资产,发挥风险稳定器的作用。通过与欧清银行担保品管理平台的对接,推动担保品互相认可,挖掘人民币债券担保品的跨境应用场景,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债市的吸引力,助推中国债市开放。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